一、铜、铅、锌硫化矿的可浮性
(一)铜矿物的可浮性
1、黄铜矿CuFeS2,含Cu 34.57%。斑岩铜矿。
捕收剂:低级黄药、黑药。
机理:化学吸附,与铜离子作用生成黄原酸铜;物理吸附,以双黄药形式吸附与Fe3+离子表面。
抑制剂:CN-、NaCN、kCN、k4[Fe(CN)6]、k3[Fe(CN)6],均在碱性介质中使用。H2O2、NaClO通过过氧化作用而降低其可浮性,在酸性介质中使用。
活化剂:CuSO4。
2、辉铜矿和铜兰的可浮性(属于次生铜矿)
辉铜矿Cu2S:含Cu 79.83%,天然可浮性最好。
铜兰 CuS:含Cu 64.4%,天然可浮性很好。
捕收剂:低级黄药,黑药,PH值1~13。
机理同上。
抑制剂:Na2OS3、Na2S2O3、k4[Fe(CN)6]、k3[Fe(CN)6]、Na2S,均在碱性介质中使用。
氰化物抑制效果较差。
特点:这两种矿物均性质较脆,磨矿易泥化,溶解性也相对较大,回收率较低,矿浆中的[Cu2+]离子含量高,造成抑制困难,且容易活化其它矿物,致使浮选选择性差。
3、斑铜矿 Cu5FeS4,Cu含量 63.3%,可浮性介于上述(1)、(2)两种矿物之间。
捕收剂同上,PH值5~10。
抑制剂:CN-、石灰在碱性介质中使用。
一般规律:(1)凡不含铁矿物,可浮性相似,CN-、石灰对它们的抑制弱。
(2)凡含铁矿物,CN-、石灰在碱性介质中可以抑制其可浮性。
(3)含铜量越高,可浮性越好。
(二)铅矿物的可浮性
代表性矿物为方铅矿。PbS含Pb 86.6%,立方晶体结晶,天然可浮性较好。
捕收剂:
1、PH值<9.5低级黄药。PH值在7~8之间捕收效果最佳,用Na2CO3调整PH值。
2、PH值在9.5~10.5之间用高级黄药捕收。
3、PH值>10.5后方铅矿受一定的抑制。
捕收机理为化学吸附,产物为黄原酸铅。
抑制剂:诺克斯试剂(K2CrO4+KCrO2)、Na2S、CaO。抑制后的活化:诺克斯试剂抑制用HCl或酸性介质中用NaCl活化,后者在酸性介质中用CuSO4活化。
CN-无抑制作用。(含铁时除外)。
(三)闪锌矿ZnS,含Zn量67.10%。
天然可浮性较1、2均弱。
捕收剂:用Cu2+活化后,用黄药捕收。未活化则黄药无效。
特点:常有Fe及Cd呈类质同象混入。造成可浮性下降,使抑制更容易。其中Cd需回收,目前Cd均来自从闪锌矿中的回收。
(四)铁硫化矿物的可浮性1、黄铁矿的可浮性
FeS2,含S 53.4%。
有一定的天然疏水性,但不充分,其表面适当氧化后有利于黄药捕收。过度氧化则可浮性下降。
捕收剂:在弱酸性介质中,用黄药捕收。
机理:电化学吸附机理。黄药首先被氧化成双黄药,黄药中的孤对电子和Fe2+离子的空轨道结合,通过孤对电子的给予黄药吸附在矿物表面。
抑制剂:石灰,氰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