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碎后的矿物颗粒表面,是决定其可浮性的基础,颗粒表面与内部的主要区别是内部的离子、原子或分子相互结合,键能得到了平衡;而位于表面层中的离子、原子或分子朝向内部的一面,与内层之间有平衡饱和键能,而朝向外面的键能却没有得到饱和(或补偿),颗粒表面这种未饱和的键能决定了它们的可浮性。
物料的表面键能按强弱可分为较强的原子键或离子键和较弱的分子键2大类。具有原子键或离子键的颗粒表面有较强的极性和化学活性,对极性的水分子有较大的吸引力,因而表现出强亲水性,称为亲水表面。这种表面易被润湿,接触角小,天然可浮性较差。具有分子键的颗粒表面,其极性及化学活性较弱,对水分子的吸引力较小,不易被水润湿,故称为疏水性表面。疏水性表面的接触角大,天然可浮性好。
自然可浮性好的物料是很少的,所以实现物料的浮选分离,主要是借助于添加捕收剂来人为地改变它们的可浮性。捕收剂的一端具有极性,朝向颗粒表面,可以满足颗粒表面未饱和的键能;另一端具有石蜡或烃类物质那样的疏水性,造成颗粒表面的“人为可浮性”,提高了它的浮选回收率。对于那些具有一定自然可浮性但又不希望其上浮的颗粒,经常使用具有选择性的抑制剂,抑制它们上浮。通过人为调整,达到良好的分离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