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法提金是从金矿石中提取金的主要方法之一。氰化物对金溶解作用机理的解释目前尚不一致,多数认为金在氰化溶液中有氧存在的情况一下可以生成一种金的络合物而溶解。其基本反应式为:
4Au+8KCN+2H2O+O2→4KAu(CN)2+4KOH
一般认为金被氰化物溶解发生两步反应:
金的表面在氰化溶液中逐渐地由表及里地溶解。溶液中氧的浓度与金的溶解速度有关。
氰化时金的浸出率的影响因素有:氰化物和氧的浓度,矿浆pH值、金矿物的原料性质、浸出温度、矿泥含量、矿浆浓度及浸出时间等。
浸出时氰化物浓度一般为0.03%~0.08%,金的溶解速度随氰化物浓度的提高而呈直线上升到最大值。然后缓慢上升,当氰化物浓度达0.15%时,金的溶解速度和氰化物浓度无关,甚至下降(因氰化物水解)。
金的溶解速度随氧浓度上升而增大,采用富氧溶液或高压充气氰化可以强化金的溶解。
氰化试剂溶解金银的能力为:氰化铵>氰化钙>氰化钠>氰化钾。氰化钾的价格最贵,目前多数使用氰化钠,氰化物的耗量取决于物料性质和操作因素,常为理论量的20~200倍。
物料性质影响金的浸出率。氰化法虽是目前提金的主要方法,但某些含金矿物原料不宜直接采用氰化法处理,若矿石中铜、砷、锑、锡、硫、磷、磁铁矿、白铁矿等组分含量高时将大大增加氰化物耗量或消耗矿浆中的氧。降低金的浸出率,矿石中含碳高时,碳会吸附已溶金而随尾矿损失。预先氧化焙烧或浮选方法可除去有害杂质的影响。
氰化物的水解反应为:KCN+H2O←→KOH+HCN↑,因此挥发出有毒的HCN;加入石灰使氰化物水解减弱,上式反应向左方向进行,减少氰化物的化学损失。石灰还有中和酸类物质作用并可沉淀矿浆中的有害离子,使金的溶解处干最佳条件,常用石灰作保护碱。石灰加入量使矿浆pH值达到11~12为宜,矿浆pH值过高时对溶金不利。
金粒大小主要影响氰化时间,粗粒金(>74微米)的溶解速变慢。所以氰化前采用混汞、重选或浮选预先回收粗粒金是合理为。在磨矿过程中使细金粒充分单体解离仍是提高金的浸出率的更要因素。
氰化时矿泥含量和矿浆浓度直接影响组分扩散速度。矿浆浓度应小于30~33%。矿泥多时矿浆浓度应小于22~25%,但浓度下宜过低,否则增加氰化物的消耗。
氰化时间取决于物料性质、氰化方式及氰化条件而异。一般搅拌氰化浸出常大于24小时,有时长达40小时以上,氰化蹄化金时需72小时,渗滤氰化浸出需5天以上。
从氰化浸出液中提取金的方法一览
从氰化浸出液中提金的方法比较多,如果用炭浆法(CIP)、碳浸法(CIC)、磁碳法(MCIP)或树脂交换法可以去固液分离作业。一般氰化矿浆经固液分离得到贵液(含金溶液)。从贵液,提金的方法有锌置换沉淀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或电解沉积法。用金属锌丝或锌粉从贵液中把金置换沉淀是常用的方法。贵液在进入置换沉淀作业之前经澄清以除去其中的矿泥和悬浮物,因这些杂质对下一步的置换沉淀作业有害。
锌置换沉淀金的基本原理是:在贵液中的锌会溶解于溶液中而使金沉淀出来,贵液中的离子Au(CN)2-与Zn作用的反应式通常写成:
2KAu(CN)2+3Zn+4KCN+2H20 ←→ 2Au↓+2K2Zn(CN)4+K2Zn02+H2↑
锌置换时溶液中必须有足够的氰化物和碱,否则含金溶液中的溶解氧会使已沉淀的金粉再溶解而使锌氧化成Zn(OH)2沉淀:
Zn+1/2O2+H2O ←→ Zn(OH)2↓
还有溶液中的K2Zn(CN)4会分解成不溶的氰化锌沉淀:
K2Zn(CN)4+Zn(OH)4 ←→2Zn(CN)2↓+2KOH
这些氢氧化锌和氰化锌为白色沉淀物会罩在金属锌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而妨碍了锌从贵液中对金的置换作用。所以往沉淀箱中加入少量的醋酸铅和硝酸铅有助于锌的溶解而更好置换沉淀金。贵液中含有可溶性硫化物、汞、铜等杂质均有碍于金的置换沉淀。